某個周末中午,王小保和好久不見的老朋友白小護見面閑聊。
正聊著,王小保收到幾條信息,表情頓時驚訝了起來。
我剛剛收到微信群里發來的消息:
有個我們以前共同的同事,上有老下有小,年紀才40歲,突然猝死去世了。
感覺他平時身體挺好的,怎么突然就這樣了?
哎……這事真讓人難過,我最近去學習了急救,也正好了解了這方面的健康知識。
快跟我科普一下,到底是什么引發的猝死呢?
猝死發生時間短,情況危急,確實令人害怕。
大多數人猝死,都是因為心血管病導致,最常見的原因之一,就是心源性猝死(SCD)。
我給你搜搜權威數據吧:
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《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》中顯示:
估計中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為54.4萬。
也就是說,相當于國內每分鐘就有1個人發生心源性猝死。
這個數字有點嚇人啊。要不是官宣發布,我還以為是在開玩笑呢!
但心源性猝死這詞,我還不太理解。
顧名思義,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臟原因引起的猝死。所以它又叫心臟性猝死。
而心源性猝死的原因,多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急性心肌缺血。
聽起來有點專業。
什么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?
冠狀動脈是位于心臟頂部的動脈,它環繞心臟一周,像一頂王冠,
作用是為心臟提供血液。
當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,也就是說,這些血管出現了管腔狹窄、變細、甚至堵塞或痙攣等等情況。
這會導致心臟供血大大減少,發生急性心肌缺血。
我們都知道,心肌最怕缺血,缺血就會缺氧,從而危及生命。
那在這種心源性猝死發生前,有沒有什么征兆?
發生心源性猝死前期,有一些很容易被忽視的預警信號:
1. 疼痛
屢次出現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;
除了心臟區域痛,約20%的人還伴隨著一些不典型癥狀,比如牙痛、后背痛或左側肩腫酸痛,伴有煩躁不安、出汗、恐懼之感,并且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;
2. 心律失常
頻繁的胸悶或心慌,活動時會加重;
3. 心力衰竭
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、咳泡沫樣痰等急性左心衰癥狀;
4. 疲乏無力
胸痛時,還伴隨惡心、嘔吐、腹脹等癥狀,沒有進行運動就感覺疲乏無力。
總的來說,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癥狀,就表明身體在向你發出求救,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診治。
猝死這么可怕,我們能拿它怎么辦?
確實,猝死這事令人聞之色變,但它還可能有先天和后天的多種因素綜合作用,醫學上對它的預防方法也沒有確切定論。
醫學上的救治可以用CPR(心肺復蘇術)、AED(自動體外除顫器),但需要專業人士在第一時間進行操作。
目前來說,我們需要從猝死最常見的誘因預防,也就是防止心腦血管疾病。
聽你這么一說,我經常熬夜,有時候會心臟不舒服,也有點擔心。
要想預防猝死,咱們能做的,還是盡可能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
1、保證合理充足的睡眠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。
像經常加班的程序員、創業者們,為了家人幸福、理想實現而努力奮斗,
但高負荷運轉精神緊張、睡眠不足,很容易就忽視了健康的警報。
【原創聲明】本文版權歸“陽光保險”微信公眾號所有,系本司原創,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,違者必究。